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惡女花魁電影分析

  • 惡女花魁電影分析惡女花魁的背景雖然是江戶時代,但人物的個性十分有現代感,飾演清葉的土屋安娜是美日混血,生得一張西洋人輪廓的臉,最擅長演女流氓。椎名林檎的配樂曲風前衛又復古,夾雜大量英文歌詞,主題曲〈短暫少女(カリソメ乙女)〉為華麗的探戈曲風,片尾曲〈世界的盡頭(この世の限り)〉則帶著爵士調調,很有百老匯風格,是由林檎與同是歌手的哥哥椎名純平合唱(皆收錄於林檎與小提琴演奏家也是編曲及指揮的斎藤ネコ合作的專輯《平成風俗》)。有關於煙花女子的題材,常常都會落入悲慘哀傷的窠臼,但是要真實地敘述妓女生活,不能離開命運的無情、現實的殘酷,《惡女花魁》要呈現的就是即使生活的框架不能改,求生存的方法也不能改,但人是有獨特性的,《惡女花魁》就是企圖創造讓人感覺獨一無二的女性。而這個獨特性就是女人的魅力。妓院裡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姿色是真的(這也是原著和電影都有的台詞),《惡女花魁》要給你看的是一個有魅力的女人的生活方式,一個女人的魅力來自於她的美態、她的天真又世故,她的心軟和心硬,她的生命力和執著於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的死性子,而她以自己這樣的魅力自豪。  
  • 不過惡女花魁的藝術性在於美這個字,蜷川實花卯盡全力打造了這一美輪美奐的花花世界;玉菊屋的屋頂透明的屏風式金魚缸襯著寶石藍色的天空,彷彿是悠遊在空中的金魚,睥睨人世這條墮落花街;遊女身上絢麗絕倫的衣裳,華彩耀目彷彿足以刺瞎人的眼睛;強烈裝飾風格的座敷,如繁花盛開的妖冶叢林;實花傾力示人以狂亂之美,而這部故事要敘述的正是女人之美,愛與癲狂之美,鋒利與沉著之美,女人無可限量的力量,強大與智慧,男人與女人或許都可以抵抗痛苦和生存的考驗,但男人會無法抵擋虛無而死去,女人卻能在虛無中求生,這是女人的不可思議,女人能凝聚出自己生命的實體,女人能創造新生,自己的和他人的新生。女人往往比男人懂得地獄是什麼,卻可以在地獄中活下來。
  • 串場而點題的悠遊金魚,終年在吉原中尋花安然睡死花魁腿上的老恩客,是清葉花魁的開始也是結束,以純白花瓣作為希望、開花隱喻女子的櫻樹,澡堂裡畫面聲線錯亂破碎的乳房象徵,導演蜷川在有限的電影開演時間裡,儘可能的堆疊出一套漫畫含有的意象與層次,也是除了原封不動搬出漫畫台詞之外展現,另一個盡量飽合深度的方向。有人說這部片多多少少,有女權對抗男權的意味存在,她不愛財富帶來的幸福,即使曾因為愛情而受傷,她還是毅然決然拋下浮華一切,與真心和自由遠走高飛。在妓院裡的女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脫離這個所在而努力,日暮做到了,卻往另外一個不是被安排的脫離之路奔去。
  • 繁次一個可愛的小女生,她是全劇中最無邪也最知足的一個小女侍,她的新年願望只要甜點,平常錦袋裡頭放的不是小錢小首飾,而是一包用彩紙包起來的甜點。她雖然也有她的世故,例如在她在高尾身邊的時候,只要跟高尾說她喜歡的恩客來了,就可以拿到甜點,可是對待真心對她好的人,她是純真的......。也許日暮深知小時在前幾代花魁身邊的不平衡,她很疼愛繁次這可愛的小妹,在她要出嫁的前一晚,她跟繁次的對話,讓我感受到她很珍惜繁次的單純,她知道當初粧妃給她簪子的用意,是要她踩著別人的哀怨坐上花魁之位,所以在眾人面前把簪子給了她。可是當她把簪子傳給繁次的時候,是在她們共同單獨的小房間,而且她說這個簪子好像不太適合繁次,言下之意似乎繁次的單純,也不太適合花魁這個角色,甚至是不適合在花街裡生存,不過也許天公疼憨人,繁次在劇中最後甜蜜滿足的笑容,或者是說,即使日暮不再在玉菊屋,她還是可以過得不錯!從來沒有一棵櫻樹會放棄開花,就如同我從來沒有忘記總有一天,會離開這個地方。
  • 惡女花魁的背景雖然是江戶時代,但人物的個性十分有現代感,飾演清葉的土屋安娜是美日混血,生得一張西洋人輪廓的臉,最擅長演女流氓。椎名林檎的配樂曲風前衛又復古,夾雜大量英文歌詞,主題曲〈短暫少女(カリソメ乙女)〉為華麗的探戈曲風,片尾曲〈世界的盡頭(この世の限り)〉則帶著爵士調調,很有百老匯風格,是由林檎與同是歌手的哥哥椎名純平合唱(皆收錄於林檎與小提琴演奏家也是編曲及指揮的斎藤ネコ合作的專輯《平成風俗》)。有關於煙花女子的題材,常常都會落入悲慘哀傷的窠臼,但是要真實地敘述妓女生活,不能離開命運的無情、現實的殘酷,《惡女花魁》要呈現的就是即使生活的框架不能改,求生存的方法也不能改,但人是有獨特性的,《惡女花魁》就是企圖創造讓人感覺獨一無二的女性。而這個獨特性就是女人的魅力。
  • 妓院裡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姿色是真的(這也是原著和電影都有的台詞),《惡女花魁》要給你看的是一個有魅力的女人的生活方式,一個女人的魅力來自於她的美態、她的天真又世故,她的心軟和心硬,她的生命力和執著於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的死性子,而她以自己這樣的魅力自豪。  
  • 不過惡女花魁的藝術性在於美這個字,蜷川實花卯盡全力打造了這一美輪美奐的花花世界;玉菊屋的屋頂透明的屏風式金魚缸襯著寶石藍色的天空,彷彿是悠遊在空中的金魚,睥睨人世這條墮落花街;遊女身上絢麗絕倫的衣裳,華彩耀目彷彿足以刺瞎人的眼睛;強烈裝飾風格的座敷,如繁花盛開的妖冶叢林;實花傾力示人以狂亂之美,而這部故事要敘述的正是女人之美,愛與癲狂之美,鋒利與沉著之美,女人無可限量的力量,強大與智慧,男人與女人或許都可以抵抗痛苦和生存的考驗,但男人會無法抵擋虛無而死去,女人卻能在虛無中求生,這是女人的不可思議,女人能凝聚出自己生命的實體,女人能創造新生,自己的和他人的新生。女人往往比男人懂得地獄是什麼,卻可以在地獄中活下來。
  • 串場而點題的悠遊金魚,終年在吉原中尋花安然睡死花魁腿上的老恩客,是清葉花魁的開始也是結束,以純白花瓣作為希望、開花隱喻女子的櫻樹,澡堂裡畫面聲線錯亂破碎的乳房象徵,導演蜷川在有限的電影開演時間裡,儘可能的堆疊出一套漫畫含有的意象與層次,也是除了原封不動搬出漫畫台詞之外展現,另一個盡量飽合深度的方向。有人說這部片多多少少,有女權對抗男權的意味存在,她不愛財富帶來的幸福,即使曾因為愛情而受傷,她還是毅然決然拋下浮華一切,與真心和自由遠走高飛。在妓院裡的女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脫離這個所在而努力,日暮做到了,卻往另外一個不是被安排的脫離之路奔去。繁次一個可愛的小女生,她是全劇中最無邪也最知足的一個小女侍,她的新年願望只要甜點,平常錦袋裡頭放的不是小錢小首飾,而是一包用彩紙包起來的甜點。她雖然也有她的世故,例如在她在高尾身邊的時候,只要跟高尾說她喜歡的恩客來了,就可以拿到甜點,可是對待真心對她好的人,她是純真的......。也許日暮深知小時在前幾代花魁身邊的不平衡,她很疼愛繁次這可愛的小妹,在她要出嫁的前一晚,她跟繁次的對話,讓我感受到她很珍惜繁次的單純,她知道當初粧妃給她簪子的用意,是要她踩著別人的哀怨坐上花魁之位,所以在眾人面前把簪子給了她。可是當她把簪子傳給繁次的時候,是在她們共同單獨的小房間,而且她說這個簪子好像不太適合繁次,言下之意似乎繁次的單純,也不太適合花魁這個角色,甚至是不適合在花街裡生存,不過也許天公疼憨人,繁次在劇中最後甜蜜滿足的笑容,或者是說,即使日暮不再在玉菊屋,她還是可以過得不錯!從來沒有一棵櫻樹會放棄開花,就如同我從來沒有忘記總有一天,會離開這個地方。

解讀動畫短片之視覺符碼 SUPERFLAT MONOGRAM LV形象廣告

解讀動畫短片之視覺符碼―

以《SUPERFLAT MONOGRAM LV形象廣告》為例

  • 摘要 一個精品與藝術的合作可以為品牌帶來多大的影響?2007年底,由於村上隆的《藝術創業論》中文版發行,出版書商邀請了村上隆來台進行新書宣傳,在當時引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風。剛獲得11月份英國雜誌《藝術評論》(Art Review)票選年度國際藝術界最具影響力No.17,除了其特殊的藝術概念,以及作品在拍賣會場所創下的佳績之外,村上隆最廣為知曉的角色便是2003年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LV)設計新包款,當年該系列產品不僅在世界熱賣,在台灣更創造出櫻花包與櫻桃包的包款暱稱,成為了新名詞,也為品牌帶來新的聯想。此外,從1990年代末期以來,精品產業每年平均以兩位數百分比成長,精品消費的風潮尤其在亞洲蔓延最盛,究竟台灣的消費者是如何看待此風氣,對這個合作案又有何想法?
  • 日本現代藝術始終是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上的重要標的,部分作品或藝術家與流行、時尚、奢華精品的結合更是綿密,由於日本藝術的授權、拍賣、展演始終走在亞洲國家的先驅,也因此日本藝術家的動向都備受矚目,從去年的香港佳士得、日本伊斯特、Art Bank、台灣的羅芙奧等拍賣操作來看,泛亞洲化的操作儼然已經成熟,日本藝術品在泛亞洲精品、藝術市場的展演操作或流通上都算是績優股。歸納本研究的廣告符碼在直軸與橫軸的組合關係中《SUPERFLAT MONOGRAM LV形象廣告》動畫短片文本欲意傳播的主要廣告符號學意涵分述如下:
  • (一) 以動漫結合LV時尚品牌,創造的議題空間與廣告效益
  • (二) 影像符號義與閱聽眾之間的解讀
  • (三) 時尚精品結合藝術界所潛藏的商機與價值
  • 結論台灣為新興開發國家,消費社會的形成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台灣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內經歷西方消費社會的轉型,這種快速壓縮的發展狀況,使得台灣民眾受符號生產機制的影響更為鉅大,透過符號的不斷接收,消費不是養成的過程,而是佔有符號的過程,透過名牌商品的標示自我風格、傳遞個人意義,名牌精品反倒成為生活必需品。品牌進駐是伴隨資本累積而來的消費能力增加產生的,台灣八○年代經濟成長的都市環境中已經出現一些百貨公司與名牌專賣店,到了九○年代後期,名牌精品的專門店如雨後春筍般的開幕,在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同時,各品牌紛紛設立旗艦店,也進入了全球一致的流動空間裡。符號價值的理論,點出文化與經濟接軌的重要點,一方面消費的目的在消費符號,而另一方面消費商品的生產是在創造符號價值。
  • 符號化成為消費文化再生產過程中最關鍵的中介機制,消費的目的就是在消費符號,消費社會中的符號流動與大量生產,透過品牌的符號產製與媒體的再現,符號充斥在生活週遭,這不但是資本主義發展下商品「量」的增加,更是消費的「質」變。而現代人的生活形式以生活風格為特色,是與其生活在象徵符號到處流動的時代有密切關係,在資訊結構流通的不是只有認知的象徵符號,同時還有具備美學性質的象徵符號。在過去的認知中,品牌精品消費往往跟金錢產生扣連,花大把鈔票去購買一個LOGO或符號,常被認為不正確的。但是商品的價值不再是使用價值,而是符號價值,想要獲致符號價值,物品必須先成為符號。
  • 名牌商品本身是不等於符號的,它必須藉由鑲嵌入社會的文化系統中才有具有符號的意義,但是這類的工作不是經濟部門傳統工作者能夠勝認的,而是擅長為事物追求意義、創造意義、賦予意義的非文化工作者莫屬,包括藝術工作者、廣告、雜誌...等媒體為其文化中介,也是符號加工者,他們扮演著賦予產品符號意義的加工角色,負責符號意義的生產與再製,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仲介,他們在提高消費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賦予產品特定的意義與風格,伴隨消費者跟隨和認同。

推薦書~~~藝術批評學

資料來源:博客來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5048 書名:藝術批評
  • 國內少數完整梳理藝術批評方法、歷史與理論的著作之一,由國內當代藝評家執筆
  • 理論與實務並重,詳述藝評概念與藝評寫作原則,為進入藝術批評領域之最佳教材
  • 以系統性的文字為藝術作品進行閱讀,可能和藝術作品對現實的閱讀一樣,其結果均是繁衍出各據一方、各自成理,且隨著時間蔓延交雜的觀點之林。從對「現實」一詞的質疑出發,藝術以心理的、精神的、想像的種種真實介入對現實的考量,以審美意義擱置其原始的「技藝」(craft)涵義,接著在目的、對象、形式、創作方法上一一脫去古典時代的教化原則,最後在「無用」的主張上以其純粹性確立自身不可被言說的定義。這一整段至今仍沸騰不止的藝術概念演變史,伴隨而來和它一般歷史悠久,且同樣繁蕪紛紜的藝術批評發展史。
  • 著眼於二十世紀的藝術批評已在概念上與歷史上皆投射出一清晰可辨的脈絡,但國內為藝術批評學提供完整整理的書籍仍為數甚微,身為當代藝評家的作者在《藝術批評學》一書中,即以結合理論與實務為方向,試圖透過藝術批評史與藝評寫作方法的系統性梳理,雙管齊下地為讀者提供在國內仍屬少有的藝術批評學概述。在理論整理上,作者追溯藝術批評一詞的起源,從批評的本質、功能、標準與方法逐一檢視叢集於「藝術批評」旗幟下的概念,詳述藝術批評如何由美學的隸屬角色出發,歷經語言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甚至自然科學等跨領域學科的混血,而在二十世紀茁生為眾家理論的景況,同時循溯古典時期以來的代表性藝術學者及其藝術觀。在實務步驟上,作者除依序條列批評寫作的原則與程序外,亦探視藝評家的個人文化修養與品德和其評論之間的幽微關係。書末的藝術批評常用術語與批評學者索引,則為讀者提供循索內文的指引。
  • 作為對藝術作品的「描述、詮釋、評價與理論化」(Morris Weitz),藝術批評以來自不同學科、方法與身分認同等各種觀點的引入,讀入∕讀出作品縱橫深闊的層次。而透過對於形成這些層次的概念與準則的逐一細述,《藝術批評學》試圖為台灣的藝術批評與理論紮下根基,並投射出日後一系統性藝術批評制度建構的可能。
作者簡介 謝東山
  • 藝術理論與批評家,現任於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藝術史論教授。
  • 1946年出生於彰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西洋藝術史碩士、德州理工大學藝術批評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專攻領域藝術批評學、台灣美術史、西洋藝術理論、油畫。
  • 著作包括《台灣美術批評史》、《台灣現代陶藝發展史》、《藝術概論》、《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台中、彰化雲林區域)、《殖民與獨立之間:世紀末的台灣美術》、《當代藝術批評的疆界》等。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探討藝術頑童與全球品牌 ~ 以安迪沃荷、村上隆 ~為例

兩者比較
● 美國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對上日本新普普藝術大師村上隆,是個跨越國界與文化社會的比較代表。經濟學與文化──就像南半球和北半球,它們是人類社會裡最關心的兩件事,但長久以來卻像井水不犯河水般存在於人類社會。他們兩者對藝術領域結合商業與文化外,更以金錢、名利為追求目標。
● 近年來台灣舉辦各大型展覽,2009的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於台北、高雄兩地開展。2007年村上隆在台北小巨蛋開了一場演講會,最近台北─「築空間」也正在展覽「我愛版畫,所以我作版畫」版畫個展及「2009 GEISAI @ TAIWAN藝術祭」。
● 台灣與普普相似的創作直到解嚴後的九○年初才略見蛛跡,近年來,當插畫與純藝術的疆域被破除,且流行漫畫和單純性的視覺美感訴求形成新品味時,普普風想當是水漲船高。
● 歐美藝術界的文化規矩,村上隆覺得日本永遠都無法打入那個市場,因所謂的藝術會隨著歐美的評定價值而不斷的修改規則,日本永遠趕不上它的規則變化。目前引以自豪的是,漫畫、動畫、插畫..等等,這方面已經相當成功的打入美國的藝術市場,如宮崎駿、手塚治虫等在美國已經擁有一席之地。
● 如果你認為安迪‧沃荷村上隆和一般印象中的藝術家一樣,喜歡關起門來只專心於創作,不理世事,那你就錯了。他們除了創作、還策劃展覽、同時投入藝術品交易買賣。他們有個相同的習性,喜歡身邊有一們堆助手擁簇著,喜歡以工廠的方式而不是個人工作室進行創作,這種「工廠生產」的創作手法,也讓他們在創作外獲得豐富的商業利益。
● 現在以紐約及日本為據點,在各種媒體及活動等多方面皆很活躍,積極展開年輕藝術家的培育、展覽會的策展等。台灣儼然講到藝術與商業行為的藝術家時,不免以這兩位大師做比較代表。

他是村上隆Takashi Muradami

他是日本「新普普」代表藝術家,
2007年出版「藝術創業論」反應兩極化,
以商業和藝術兩得意,跨足時尚界和設計界,
設計的LV的卡通圖案手提包,更是時尚人士的發燒精品,
誇張、趣味地表現普普意象。他說藝術是發揮想像力的生意,
沒錢不能拿來當藉口,熬夜通宵也不算努力,
思考自己的慾念,用憤怒的情緒與人溝通,
跨過挫折,才是成功的藝術家,
他是村上隆Takashi Muradami
● 剛獲得11月份英國雜誌《藝術評論》(Art Review)票選年度國際藝術界最具影響力No.17,享譽國際的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當今日本行情最高的藝術家,甚至被譽為日本「現代藝術新希望」。
● 國際知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的公仔在拍賣會上創天價!村上隆於一九九八年製作的一尊名為「我的寂寞牛仔」裸男公仔,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一千五百一十六萬美金(約台幣四億七千多萬元)得標,創下他個人公仔作品的最高標紀錄。
● 作品融合了浮世繪、漫畫、卡通等日本藝術特色,風格奇異的公仔更是不斷在拍賣會上創下現代美術作品的最高價。村上隆與知名品牌LV的合作,開發色彩繽紛的櫻花包、五彩包等皮包飾品大大轟動,也就是他自稱為拋棄所謂藝術家的羞恥心,為創造出藝術的附加價值,更讓村上隆的名聲如日中天。
● 日本現代藝術始終是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上的重要標的,部分作品或藝術家與流行、時尚、奢華精品的結合更是綿密,儘管偶有出現商業化或過度市場性的操作,卻依然無法撼動藝術家在相關領域中的地位,其中村上隆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 他在日本藝壇也是一位爭議性的人物,他汲汲營營想打入美國的藝術界,並強調推崇美國杜象、安迪沃荷的現代藝術家,以另一個角度來觀看村上隆的作品,其實蠻接近這兩位藝術家的市場趨向風格。
● 村上隆成立公司,以工廠大量複製其符號,以商業手法經營藝術的方式,雖備受爭議,但卻大受歡迎。他的畫風雖不失可愛,但在可愛之餘,卻又帶點分裂、黑暗,甚至於神經質的特質。

他是安迪‧沃荷Andy Warhol

他是美國普普藝術的代表人物,
評論家口中「空無一物的本體」
是朋友眼中「灰姑娘與吸血鬼的綜合體」
是媒體報導「最會賺錢的去世名人之一」
是紐約社交圈的派對之王是藝術界的普普教皇,
是二十世紀的藝術巨星,
他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他是安迪‧沃荷Andy Warhol

● 跨足插畫、設計、藝術創作、實驗電影、音樂經紀等領域。他將濃湯罐頭與可樂瓶變成藝術,宣稱人人都可以是超級巨星。

● 沃荷,這個名稱在藝術史上或許只是普普藝術的代表人物,但是在資本社會中卻已經是個全方位的品牌。以此名而販賣全球的包含原作藝術品與複製品、衍生性商品和圖像授權、美術館所推出的各檔展覽以及基金會的各類專案,都讓安迪沃荷成為當代最會吸金的藝術品牌。

● 創辦工廠為名的工作室,採取門戶開放政策,讓年輕人自由進出,他絲毫不把性、藥物、扮裝、變性、同性戀當成禁忌,攪亂原本以菁英藝術獨大的文化界,一路邁向上流社會。他所投下的震撼彈在二十世紀後半的世界引爆,炸得傳統美學與價值滿頭包。

● 佳士得公司主持戰後暨當代藝術部門的卡培拉左女士說,要蒐集廿世紀的作品,就不能缺少安迪.沃荷,之前這個角色屬於畢卡索,現換成安迪.沃荷。

● 根據網站排名,沃荷在畫作交易最頻繁排行榜上高居第二,僅次於畢卡索;之前沃荷的最高價作品係一幅「橘色瑪麗蓮夢露」。

● 賣的是流行文化,賣的是複製年代跟資本精神,最有名的香蕉,改變搖滾樂歷史的香蕉,剝開它就是一個經典到要命的樂團傳奇,他利用名人跟商品透過複製跟印刷,他的工廠簡直就是美金印鈔廠,他什麼都玩連印刷失敗的作品都能賣錢,什麼都敢玩,長達八小時只有一個鏡頭的電影,連自己都玩,五十年前大玩扮裝自拍,他是大頭貼始祖。不論崇拜追隨,還是批評抨擊,在他巧手之下,都能變成名利雙收的墊腳石,點石成金這就是安迪沃荷的煉金術。

● 沃荷曾替ABSOLUT VODKA設計一系列以酒瓶為主的平面廣告,還有Levi's牛仔褲,執導搞笑和顛覆傳統《寂寞牛仔》同志電影。

2010年1月2日 星期六

普普教父安迪‧沃荷安迪‧沃荷

  • 普普教父安迪‧沃荷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是20世紀最重要也最耀眼的藝術家之一,其在當時代顛覆性的藝術觀念與異質性的創作方式,即使放眼整個20世紀對各種光怪陸離現象已見怪不怪的藝術領域,都可謂奇葩。受過正式藝術教育後從廣告設計起家的安迪‧沃荷,深刻體認到大眾消費文化的一致普遍性、重複機械性、再製量產性與模仿群聚性,以及其與固有的藝術觀念的巨大歧異與衝突,而加以操弄運作,例如將大眾消費的商品形象、媒體追逐的名人形象搬上藝術創作的檯面,並以影像多重複製、名氣炒作累積的創作手法進行藝術範疇的批判、顛覆,再拉升藝術與藝術家的名氣與價值。
  • 如此不但造就了一向崇尚獨一無二的藝術市場上天價級的藝術品,也讓世人們雖早已被大眾商業文化圖像麻痺,仍對他立足於此的創作風格印象深刻且永難忘懷。最重要的是,他對現代商業與消費主義的看似擁抱實則反諷的態度與作風,可以說是直接在藝術創作本身建構了現代與後現代交鋒的介面,並促進這個廣大的普普世界對未來發展的深刻反思與轉向思考。

LV的行銷手法

  • 全世界公認最頂級的品牌Louis Vuitton,任何國家的名媛紳士都是其愛用者,講究的做工與行銷手法都是世界之冠,LV的龍頭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 從經典的Monogram、亮麗的Vernis,到今年超熱門的『EYE LOVE MONOGRAM』、『Cherry blossoms』,LV每一次的出擊,都足以撼動時尚界。

LV的行銷手法 

  • 來自法國巴黎一百多年前的Louis Vuitton,讀音是〝luyis vitton〞,在台灣的中文譯名為〝路易威登〞。
  • 其品牌成功的秘訣~~除了不斷將產品的歷史背景與現代尊貴頂級的生活相互結合,加深消費者心中屹立不搖的金字塔頂端形象,在全世界的行銷手法與服務保證,都延續了品牌賦予的價值。
  • 比方:不時舉辦的『帆船賽』、獲釋出版LV專屬的『世界城市旅行指南』、 2002年與村上隆合作,將LV經典的字母組合圖案轉換為色彩繽紛的『櫻花包』,以及運用投影把經典格紋Monogram投射在中正紀念堂上的台北旗艦店開幕活動。
  • 旗艦店的行銷,其實是一種心理尊崇的行銷手法~~人人都渴望得到尊敬與注目,旗艦店行銷一方面炫耀尊貴,一方面藉由品牌崇拜,滿足消費者的心理慾望,以「感動」鏈結消費者的生活經驗,成為品牌塑造的終極行銷戲碼。
  • LV是『LVMH』(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集團下的一個大品牌,目前LVMH共有五十多個品牌,號稱是時尚之王。LV年營業額超過40億歐元,是GUCCI、PRADA的五倍多。
  • 在市場上獨領風騷的百年精品,有一套超凡入聖的獨門技術,而所有的產品開發及行銷策略,全環繞著它發想,長據消費者心中的強烈情感訴求,就像只要一提及行李箱,就聯想到Louis Vuitton。
  • LV絕不只是行銷,而是高品質跟耐用的代名詞,LV創造瘋狂需求、限制供給的成功方程式~~~
  • 重品質、要求嚴苛完美 儘管有感性的訴求,卻是以品質做後盾,除了以先進技術輔助,還有許多手工打造的工匠品質。
  • 領潮流、勇於突破創新 精品基因裡不斷湧現的新款式、新點子及新材質,不只是引領潮流,也讓消費者用它創造新的方式生活,除了不斷翻新材質或設計,也會保留紅極一時的經典元素。
  • 賣傳奇、激發消費渴望 LV是銷售故事情境的高手,從鐵達尼號打撈上來的皮箱滴水不漏的故事,為消費者的購買創造了理由。
  • 重意念、商品結合文化 要製造與消費者息息相關卻又魅力十足的關係,關鍵在深刻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力量。
  • 搞崇拜、打造品牌聖殿 LV的行銷全著眼在「全球」的框架上~~廣告是全球統一製作、產品是全球統一定價,有時連銷售員和經銷商都必須按照標準統一培訓。
  • 在巴黎的路易威登總部,擁有全世界兩百多家直營店的平面圖,每次換季前,各分店都會收到指南手冊,銷售小姐只需按圖陳列即可。
  • 精品嚴格統一關於品牌形象的每一件事,即使顧客看不到的分公司辦公室,也用相同的信紙、鉛筆,甚至牆壁顏色~「維持品牌軸心,故事才不會變調」。
  • LV也很懂得創造氣勢~~看似拒大眾消費者於千里之外,但為了維持價值,精品相當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覺~~從零售點的裝潢、銷售員的待客之道及售後服務,每個環節都不能疏忽。
  • Louis Vuitton、Chanel、Prada、GUCCI等品牌兵法,在美感、階級和生意間,曼妙舞步~因為它們的競爭力除了品牌,就只有品牌。

LV 的 競 爭 力 

  • 精品貴,貴在稀有~~Louis Vuitton品牌成功的秘訣,在於不斷將產品歷史與現代尊貴生活結合,提供消費者源遠流長的時間記憶。
  • 當CPU、PC、行動電話價錢一路走貶,LV皮件不但不用調降價錢,巴黎總店甚至要限制購買件數,以免無貨可賣。
  • 整體而言,受惠於消費者品味的逐漸升級,奢華產業未來將持續成長~~在平民貴族化的風潮下,消費者不再喜歡低品質的廉價品,美國零售產業低價、量販市場一路萎縮,奢華產業市場卻集體攀升,LVMH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奢華產業猶如全球化的社會表演藝術,業者不斷打造一個由貴族名流、影星名模演出的品味舞台,用以彰顯品牌地位,LVMH不斷變幻出各式各樣的時尚秀,也吸引大眾一波波的搶購潮。
  • LVMH集團下的路易威登,這個成立一百五十年的品牌,從皮件跨進珠寶、手錶,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創造了一個連結原料、生產、品牌、通路的上下游整合價值鏈,才是LVMH屹立不搖的主因。
  • LV的優勢在於策略,品牌、極具創意的包裝行銷只是結果。LV歷經時代的轉變,不僅沒有呈現老態還不斷的登峰造極。Louis Vuitton的精品不只有皮件,它還有各式皮包、男女裝、絲巾、鋼筆手錶......等,LV不只是一時流行的時尚名牌,之所以能成為百年經典,關鍵原因在於讓消費者享用貴族般的品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11170854

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

  • 東京十五日電  (20080516)
  • 國際知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的公仔又在拍賣會上創天價!村上隆於一九九八年製作的一尊名為「我的寂寞牛仔」裸男公仔,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一千五百一十六萬美金(約台幣四億七千多萬元)得標,創下他個人公仔作品的最高標紀錄。
  • 「我的寂寞牛仔」於十四日晚間在紐約被拍賣,最後的得標價比預期的三百到四百萬美元還要高出幾倍,引起拍賣會上滿場的喝采,但是拍賣會不願公布得標者的姓名。
  • 這尊公仔是村上隆於一九九八年用壓克力、高纖玻璃和鐵絲製作的,高約兩百五十四公分,裸露的牛仔頂著一頭飛揚的金髮,狀似寂寞自瀆。
  • 村上隆過去的作品當中,在拍賣會上的最高價記錄是「貓熊」公仔,今年四月在英國倫敦的拍賣會以兩百七十二萬美元高價被標走,「我的寂寞牛仔」則再次打破村上隆本人的最高記錄。
  • 村上隆的作品融合了浮世繪、漫畫、卡通等日本藝術特色,風格奇異的公仔更是不斷在拍賣會上創下現代美術作品的最高價。村上隆與知名品牌LV的合作,開發色彩繽紛的櫻花包、五彩包等皮包飾品大大轟動,更讓村上隆的名聲如日中天。

美感行銷

  • 文化→講求內涵厚度
  • 創意→訴求感動深度
  • 產業→追求價值廣度

  • Culture 文化的
  • Collection 精選的
  • Charming 迷人的
  • Creative 創意的

行銷方式可分為:

  • 1.懷舊行銷
  • 2.種族行銷
  • 3. 身份認同行銷
  • 4. 品牌認同行銷
  • 5. 美感行銷:美學經濟‧藝術商品化─朱銘、劉其偉、陳庭詩、村上隆、梵谷、安迪沃荷...等
  • 6. 影劇行銷
  • 7. 美感行銷
  • 8. 地方行銷
  • 9. 故事行銷
  • 10. 體驗行銷
  • 11. 政治人物行銷
  • 12. 音樂、影劇行銷
  • 13. 宗教行銷
  • 14. 旅遊行銷

  • 藝術←影響→社會
  • 藝術會形塑成文化
  • 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典型的設計影響設會
  • 社會→大社會:時代背景、地裡環境、政治經濟、思想觀念
  • 社會→小社會:藝術家人格特質、生活背景、技術觀念、個別現象

在地因緣與偶像型塑 劉其偉←→陳庭詩

〝台中陳庭詩〞

  • 陳庭詩 CHEN TINGSHIH 
  • (1916-2002):
  • 陳庭詩來自福建的書香世家,為開台功臣沈葆楨的後代。少年的不幸失聰,意外地開啟他藝術生命的春天,從早年化名「耳氏」發表寫實木刻,到中年全心投入現代版畫,到晚年埋首焊鐵雕塑,終生創作不輟。陳庭詩是台灣現代藝術運動的一員,作品極具個人風格,他以原樸為美,以古拙為尚,獨居陋室,過著清寂如僧人般的淡生活,在寂寞的境域裡,獨以藝術與天地對話,以超越苦難的堅定意志,完成一位藝術家的執著與開創。三十餘歲活躍於美術團體如五月畫會、現代版畫會及現代眼畫會等。曾多次參與歐美亞等地海外聯展,並定期參與五月畫會展覽及多項個人展覽。作品《蟄》曾獲1970年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的東亞日報大展。1976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州政府議會大廈設計紀念華工移民開拓的大幅鑲嵌玻璃畫〈慶祝美國建國二百週年〉,並在美居住兩年。其版畫作品廣受海內外美術館及私人機構所收藏如洛克斐勒基金會、辛辛那提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舉辦「大律希音—陳庭詩紀念展」(2002,台北市,市立美術館)。
  • 1915生於福建長樂
  • 1923 八歲時因意外失聰,隨父親友人張菱坡學習傳統水墨
  • 1938 以「耳氏」筆名發表首幅木刻版畫於福建《抗敵漫畫》旬刊
  • 1938~40 任福建省軍管區「國民軍訓處」及「政治部」中尉科員
  • 1939 與宋秉恆共同主編《大眾畫刊》
  • 1940 兼任「正氣中華出版社」編輯,於教育部巡迴戲劇教育部隊擔任繪畫及舞台設計
  • 1942 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政治部」漫畫隊員,9月轉派任該部「陣中出版社」編輯
  • 1943 任「中華民國木刻研究會」函授班導師
  • 1944 出任贛州「中華正氣出版社」藝術編輯,日軍陷贛州後,輾轉於模峰、贛南、贛東等地
  • 1945/46 由軍中復原來台
  • 1946受邀擔任台中的《和平日報》美編,主編〈每週畫刊〉及負責〈環島行腳見聞〉連載為《新知識》及楊逵所辦的《文化交流》擔任美編
  • 1947 因二二八事件,離台,受聘為福州《星閩日報》編輯
  • 1948 任職台灣省立台北圖書館〈今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 應邀為台灣博覽會繪製 《劉銘傳建築台灣鐵路圖》 擔任《中華日報》副刊〈新世紀〉與《公論報》副刊〈藝術〉美編
  • 1957 自省立台北圖書館離職
  • 1958 參與創立「現代版畫會」
  • 1959 首次獲選參加「第五屆聖保羅雙年展」〈陸續獲選參加第六、七、八、十一屆〉
  • 1964 於《建築雙月刊》12期發表創作自述〈版畫與我〉
  • 1965 加入「五月」畫會
  • 1970 獲韓國東亞日報「第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首獎獲中華民國第八屆畫學會金爵獎
  • 1972 參加雄獅美術主辦「版畫的創作與發展途徑」座談會
  • 1976 赴美近二年赴科羅拉多州政府議會大廈設計紀念華工移民開拓的大幅鑲嵌玻璃畫 〈慶祝美國建國二百週年〉
  • 1982 參與成立台中現代繪畫團體「現代眼話會」
  • 1988 赴印度旅遊
  • 1996 於台中縣太平市成立美術作品陳列室及工作室
  • 1997 赴德國旅遊 〈參觀第十屆文件展〉
  • 1998 參加郭木生文教基金會主辦「陳庭詩鐵雕與現代詩對話」討論會
  • 2002 四月十五日病逝台中縣太平市

周邊文物:

  • 陳庭詩版畫名片盒Card ca
  • 陳庭詩版畫胡椒鹽罐 Salt & Pepper Shalers
  • 陳庭詩版畫胡椒鹽罐 Salt & Pepper Shalers
  • 陳庭詩版畫酒壺 Flask
  • 視覺藝術家陳庭詩紀念磁鐵

商品故事:

  • 陳庭詩出生於1916年,他是台灣50、60年代,抽象繪畫興起的重要成員,深深影響台灣現代藝術「抽象化」的發展。陳庭詩將所有的精力投入鐵雕、版畫、壓克力、彩墨、書法創作,他的畢生努力也受到了國際肯定與認同,1998~1999年受邀參加國際鐵雕大展,與畢卡索〈Picasso〉、米羅〈Miro〉、卡爾〈Calder〉、阿曼〈Arman〉等,國際雕塑大師同展於歐洲,並在一本「二十世紀藝術」〈Art of the 20th century法國著名藝評家Ferrier著〉中與國際雕塑大師齊利達〈Chillida〉、塞撒〈Cezar〉同列,是極少數列名的亞洲藝術家之一。陳庭詩的作品目前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典藏。

〝台北劉其偉〞

台北劉其偉LIU CHIWEI (1912-2002):

不談虛幻生死,只要轟轟烈烈活過 - 藝壇老頑童劉其偉

  • 有畫壇老頑童之稱的劉其偉,在五十歲以前是一名工程師,五十歲以後的他,是教授、是探險家、是人類學家。
  • 劉其偉被畫壇稱為「劉老」,但不同於那年代生活作息規律的老人家,劉其偉其實是個夜貓子,且在睡前非得喝咖啡、飲濃茶不可。很多到了這個年紀的老人家,早已在享清福,或是窩在家裡含飴弄孫。但是劉其偉卻在退休後將自己的生活空隙都填滿,在各地東奔西跑,座談、演講、記者會等,每天睜開眼就開始工作,直到做完每一件事劉其偉才安心就寢,從不浪費任何時間回憶過去,劉其偉似乎從退休後才開始自己絢爛多彩的一生。近四十歲才開始對繪畫藝術產生興趣,自學水彩畫,遂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由於非科班出生,劉其偉的畫風新穎不受學院派束縛。畫作主題以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為主,旨在捕捉瞬間的感動。
  • 1950年,劉其偉以《寂殿斜陽》入選第五屆全省美術展,信心倍增。在越戰爆發後,劉其偉應邀到當地擔任工程師,看見中南半島的古蹟廢墟引發思古幽情,深深被感動。他利用工作空檔在西貢附近寫生攝影留下大量珍貴資料,以原始藝術樸拙的造形與神祕的色調完成「中南半島一頁史詩」系列繪畫,具有抽象傾向。回國後此系列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展出時,獨特的畫風造成藝壇轟動,劉其偉也正式邁入職業畫家的生涯。
  • 劉其偉作畫最重情、如何傳遞真摰情感,而不是技巧。至今最令他滿意得作品「薄暮的呼聲」,就是藉由畫出貧窮祖孫與婆憂鳥的故事,傳達他懷念祖母的綿綿親情。在畫材上,劉其偉求新求變,選材極富多樣性。舉凡能夠使畫面產生特殊效果的媒材,劉其偉都勇於嘗試。除了常見原料如棉布、水彩顏料、壓克力顏料、粉彩等,其他特殊媒材如樹脂、牛膠、酒精、食鹽、爽身粉、咖啡渣,都是楊英風曾嘗試的媒材,劉其偉在選材上就如同他多樣角色的探險人生多彩繽紛。
  • 成為職業畫家後的劉其偉不曾間斷創作,連續發表「二十四節氣畫展」、「混合媒體系列展」、「十二星座展」等作品,在藝壇廣受矚目。其他如「畫路三十年特展」、「八十回顧預展」、「劉其偉創作40年回顧展」等,展現劉其偉在題材與形式上的多變,超過三十年的執著努力逐漸在台灣畫壇奠定不容抹滅的地位,至今享有盛名。綜觀劉其偉彩筆下的世界,瑰麗迷濛的色彩與古拙的線條賦予作品廣大的生命力,有時令觀者感到溫馨而動人,有時卻又令人覺得心酸淒涼。一家專業藝術期刊即曾評論,劉其偉「擅長以半抽象的形式,把可見的現實世界,透過藝術的想像,加以簡化、變形,幻化成一具有原始純真的神祕世界。」劉其偉的作品是畫壇的名牌。他精采的探險故事與傳奇的一生,讓生活經驗貧乏的大眾欽羨不已,除此之外,他單純的哲理、樸拙的造型與朦朧的色彩風靡藝術市場,直接挑戰傳統美學觀。許多人買他的畫不僅是因為喜歡作品具有神秘的氣質,更重要的是買「劉其偉」這三個字的品牌。
  • 當劉其偉的藝術作品被開發成為商品在書店、百貨專櫃等地據點銷售,劉其偉的作品已經貼近現世人生,改變出藝術高不可攀的印象。劉其偉的作品同是既有意義,也具有教育功能。他的作品代表一種「人文關懷」,區別其他高級禮品的繁複華麗,而流露一股清新純真的風格形象,獲得大量消費者的認同。劉其偉不要留名千古,而寧願當一個玩家。身為一位創作者,他結合生活體驗和內在情感,以輕鬆小品的形式呈現,展現藝術難得的高度親和力。他所構築的令人感動、歡笑的自由夢土,為當代藝術拓寬更寬廣的空間與可能性。
  • 出生福建。1920年移居日本,先後畢業於日本神戶英語神學院以及東京鐵道教習學院。1945年來台,1949年開始自修水彩畫並於1951年舉辦首次個人水彩展。1962年獲中國畫學會第一屆水彩畫家金爵獎。著有《現代藝術研究基本理論》、《水彩技巧與創作》及《台灣土著文化藝術》等書。1990年於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行80年回顧展。劉其偉(1912年8月25日—2002年4月13日),台灣知名畫家兼人類學家。有畫壇老頑童之稱。福建福州市南臺人,原名劉福盛,以水彩畫和油畫作品受到台灣人的喜愛。在台灣畫壇經常尊稱他為「劉老」。
  • 1910年到1940年 1912年,劉其偉出生福建,是家中唯一獨子,上有六位姐姐,自幼喪母,並在父親的嚴厲管教下渡過童年,8歲時全家因[茶葉]生意滯銷,躲避債務移居[日本][橫濱]。[1923年][東京大地震]後,又移居[神戶],由於家中經營生意不善,劉其偉開始打工賺取自己的學費。18歲時,劉其偉畢業自日本[神戶英語神學院]Kobe English Mission School。
  • 1910年到1940年 1932年,劉其偉20歲時進入[日本官立東京鐵道局教習所]專門部電器科就讀,並領取庚子賠款獎學金。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劉其偉回到中國並任教廣州[中山大學]電工系助教。1938年在動亂中結婚,夫人為顧慧珍女士。
  • 1910年到1940年 1941年長子劉怡孫出生,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後,劉其偉選擇到台灣從事電力發展相關研究工作,1947年次子劉寧生出生,1948年開始穩定的任職[台灣糖業公司]電力組工程師。1949年,在畫家香洪的影響下,開始自修水彩畫,對繪畫與藝術產生相當大的興趣,同時也開始翻譯藝術書籍。
  • 1950年到1980年 1950年劉其偉的水彩作品「寂殿斜陽」入選台灣第五屆[省立美展],加強了他走上畫家之路的信心。隔年4月,劉其偉舉辦第一次個展。1954年5月時,出版第一本翻譯作品,1959年與畫家好友們籌組「聯合水彩畫會」(今日的中國水彩畫會)。
  • 1950年到1980年 1965年,由於經濟困難,接受了外派到[越戰]戰區的工程師工作,為The Ralph M. Parsons Company雇員,在中南半島生活了兩年,是劉其偉畫風轉向原始藝術、建立起獨特個人畫風的分水嶺。此後他開始大量收集原始部落的藝術資料,並嘗試將心得以書籍或投稿的方式發表。
  • 1950年到1980年 1970年代自中南半島回來後的展出頗受好評,於是劉其偉在1970年代正式邁入了職業畫家生涯,並以教學,翻譯出版藝術理論書籍為副業,此中他也開始受邀到國外展出,如1972年7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希爾頓大飯店的個展,以及1979年在[新加坡]UIC大廳舉辦的水彩個展等。此外,他對原始部落藝術保存依然相當熱衷,1977年在台灣屏東縣做了[板岩屋]的田野調查,1978年更遠赴中南美洲採訪[馬雅]文明、[印加]文明等藝術保存狀況。
  • 1950年到1980年 1981年,獲得[馬來西亞][國際時報]和[台灣手工業中心]等贊助,前往[婆羅洲][沙勞越]蒐集原始藝術資料,範圍包括[拉讓河](Rajand River)流域的[雨林],以及拉可(Rako)野生動物保護區。1984年前往南非,1985年前往沙巴採訪隆古和姆祿族部落。在探險之外,劉其偉的畫家知名度越來越高,幾乎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個展,如1984年,一年內就舉辦了5次個展。
  • 1990年後 1993年,以81歲高齡組探險隊前往[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進行石器文物的藝術研究。是他最後一次前往蠻荒地區的長期探險。2000年6月出版《老頑童歷險記─劉其偉影像回憶錄》,2002年因心臟主動脈剝離突然過世,享年90歲。

周邊文物:

  • 『童心。玩心』劉其偉藝術咖啡杯禮盒: 劉其偉婆憂鳥馬克杯×1+安堤瓜火山咖啡,大家稱劉其偉為老頑童,充滿童趣的畫作,滿載著童心與創造力,他更深入世界各原始部落,找尋那一份屬於心靈的美麗悸動。婆憂鳥是劉老最知名畫作,他把自己幻身成婆憂鳥,童心圓夢,滿溢溫情。安堤瓜咖啡是世界頂級咖啡的代名詞,以海拔5000英呎的萬年火山士壤孕育而成,厚重的口感,但低沈回甘。婆憂鳥和火山,爆發出隱藏在心中的童心,品味咖啡香中,生命的能量和悸動。
  • 自然保育系列:婆憂鳥 劉爺爺最愛聽奶奶說『婆憂鳥』的故事。那是一隻每天黃昏時刻飛到枝頭,呼叫「婆憂!婆憂!」的美麗小鳥。看著那橢圓的身型、黑色的背、紅色的腹、細細的腳丫、以及小巧的嘴巴,單純的小鳥卻蘊藏著他童年溫馨的回憶,及對祖母永遠的懷念,你是不是也感受到劉爺爺的心情呢?‧早期自畫像系列、原住民系列、自然保育系列、十二星座系列

10+10=21 台北←→台中 國立台灣美術館展覽

  • 台中、台北之間,既遠且近。文化的關照,若繼且斷的糾葛,帶動兩地人們心緒相屬,並且互別苗頭的複雜牽連。近年來,台灣美術史的研究,在美術學術領域中,已成為顯學,美術史工作者把眼光聚焦於台北,台北美術被炒作成主流文化,行情一翻再翻。相形之下,台中地區美術則形成了邊陲文化,或為依傍的支流,難以吸引大眾的目光,可謂荒煙蔓徑猶待廓清。美術家的份量,最實質呈現者,厥為作品。讓作品呈現出來,轉化為文化撰述者第一手資料和最真實、珍貴史料,堪稱美術家和美術史研究者共同的使命,而美術家的地位,於焉確立。再者,兩地美術家在生態上不平衡,頭重腳輕,在所難免。台北所屬中央,台中地屬地方,台北亦是政治操控的執政首都。
  • 去年是整個世界環境大蕭條,現在社會裡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金字塔的形狀越趨明顯,這幾年藝術界的拍賣會似乎在政壇與商場上掀起一股風潮,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國際拍賣公司蘇富比、中誠拍賣會每年固定春拍與秋拍等。參與的藝術家來自世界多領域,有名氣甚囂的藝術家,有新崛起的新秀,個個展露頭角,不管是營運商場的利益,或者是名氣的打響,這股趨勢越來越蓬勃。當然,買藝術真品當然只是富者與收藏家的專利,一般的民眾不過是收購個複製品,或者是周邊的商品,儼然兩者就有對立的象徵。
  • 以「比較文化」的論點來觀察兩地美術環境,其條件係考量其輩份及性格相近者,從精神史與形式史類型中,探討兩者之異同。台中、台北之間,相距一百五十公里,在交通便利之今日,原無明顯距離,兩地文化差異,藉由美術作品的探索來呈現。兩相比照,從比照中逐一探尋兩者的異同,然後找出台北與台中美術的性格,人文環境的特質,以及文化發展的趨向。
  • 以〝台北劉其偉〞和〝台中陳庭詩〞為研究對象,藉此探索北中兩地文化與消費行為的差異,先不要看兩位畫家有多少相似之處,若從出現在精緻工藝品商場的馬克杯、磁盤掛鐘、小禮品等所印的圖像,已經可以找出兩位多年創作中所形成的圖騰,如何廣泛地被有商業頭腦的生意人發揮到實用工藝品上面,這一點相似才是所以將之捉對成雙的主要理由。
  • 兩人各自在不同城市由不同禮品製造商出資印製各式各樣的瓷器裝飾物,其結果可謂異曲同工。在此所要談論的是適用於器物上的圖騰,究竟這當中共通的特徵在哪裡?除高齡、聲望、童趣等之外,外界之所以對兩位美術家的仰慕與喜愛,該從什麼角度切入理解,才較能掌握個中特質。
  • 兩位都是戰後來台的外省籍畫家,劉其偉是日本出世的福建人,能說日語、廣東話和國語;陳庭詩也是福建人,從小耳疾導致不會說不會聽,所以在語言上兩人天生就有很大差別。至於在什麼機緣下一個選擇台北、一個選擇台中為永久棲身之地,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之後他們的生涯各自有什麼樣的轉變!
  • 在此卻看到了一點,台北的劉其偉長久以來一人獨來獨往,而台中的陳庭詩則被年紀小他二十歲以上的本地畫家拉去當「現代眼畫會」的老大,每年定期參加一、兩次聯展。這反映了兩地美術人格的差異,是否台中美術尚處於成群活動的時代,這正是台北六十年代畫壇的普遍情形,由此又透露出台北、台中美術推展腳步的時間差距。兩者間因人、因時、因地、因事物而捉對用不同方式作對照,劉其偉與陳庭詩以兩位作品的衣服、馬克杯、掛鐘等商品化工藝品對照展出,由消費者體會這兩位高齡又極受歡迎的藝術家的經歷、風格、商品效應及在台北、台中兩地發展的異同。由藝術者的創作圖騰,轉而在周邊的系列商品,加上近幾年複製畫技術的純熟,複製品和真品越趨難辨,整體效應帶動迷家的收藏,也帶動藝文界的消費文化行為,儼然在近幾年台灣這股風氣已很盛行。

潛談藝術界的商機

研究背景   

  • 近一兩年台灣的超級大展不斷,熱鬧、充滿噱頭的展覽藉由電子、電視媒體的行銷助力不僅為美術館、歷史博物館、故宮等帶來了人潮,連帶更為館方的紀念販賣部帶來可觀的錢潮,然而究竟這些展覽的「有效性」何在?它是否具備足夠的學術或教育研究的意義?去年的美國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從台北中正堂的首展,之後移師於高雄美術館,法國寫實主義的田園畫大師米勒、皮克斯二十年展、蔡國強泡美術館,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也於十二月十一日於歷史博物館隆重登場。
  • 拜股市投資客和企業新貴之賜,藝術市場近年來欣欣向榮,不過從藝術拍賣市場來看,去年九月的金融海嘯大爆發後,似乎藝術界也掀起一股涼意。經濟學與藝術文化就像南半球和北半球,它們是人類社會裡最關心的兩件事,但長久以來卻像井水不犯河水般存在於人類社會,但這兩個東西卻是一體兩面,息息相關。去年是整個世界環境大蕭條,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金字塔的形狀越趨明顯,這幾年藝術界的拍賣會似乎在政壇與商場上掀起一股風潮,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國際拍賣公司蘇富比、香港佳士得、日本伊斯特、Art Bank、台灣的羅芙奧、景薰樓、中誠、宇珍,每年固定春拍與秋拍等。參與的藝術家來自世界多領域,有名氣甚囂的藝術家,有新崛起的新秀,個個展露頭角,不管是營運商場的利益,或者是名氣的打響,這股趨勢越來越蓬勃。當然,買藝術真品當然只是富者與收藏家的專利,一般的民眾不過是收購個複製品,或者是周邊的商品而以,儼然兩者就有對立的象徵。

研究動機

  • 因為職場關係有機會可以直接與畫家接觸的機會,前幾天大陸畫家李自健的造訪,讓台中的很多畫會大老都想盡辦法一賭他的廬山真面目,包含藝廊的負責人,人人都想和這位藝術遊俠攀點關係,此次李先生來台灣的重要目的是為了明年度的大陸湖南省一間博物館,準備第四屆的新世紀巡迴展首站展出,他為了此次展覽來台灣收購當年他所販賣的肖像畫作,想要以高價買回,至於買不回的就以租借兩年為期限,簽下合約書履約。當中也做了很多複製畫,作品以靜靜的小河、拔刺兒、人性與愛的系列畫最多做為複製品。
  • 中誠拍賣會、景薰樓、旻谷藝術、金仕發藝術、現代畫廊這些都是公司的客戶群,中誠拍賣會已經長期一段時間和我們公司合作春秋兩季的拍賣畫冊與周邊宣傳品,上個月做的如火如荼的一晚,設計部人員拼命的加緊班趕工的當下,突然接到拍賣會董事長的電話,當時已經快要定案稿件了,他說:「在這次作品裡,如果缺少了周春芽的作品參展,這次秋拍就不拍了。」當下我就在想,在一個活動企劃裡,最大的問題在「策」,「展」只是一個過程而已,整個行銷層面上需要有一個爆點,其他不過就是個陪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