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被設計淹沒的世界

作者:德耶.薩德奇
為什麼愈簡單的設計反而顯得愈奢侈?
大量生產的蘋果電腦,為什麼像是為個人量身訂做的?
史塔克最精采的設計作品不是外星人榨汁機?
不標榜設計師的無印良品,卻讓我們記得深澤直人的產品?
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用八十張圖片帶我們一探設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設計在我們的生活裡無所不在,從湯匙、椅子、車子、燈具,到飛機、摩天大樓與城市規劃,設計就像是物質世界的基因碼,對於現代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設計定義了白色是酷、黑色是專業;設計讓明明沒有機械零件的數位相機發出快門喀擦聲;設計也驅使我們在新產品上市時漏夜排隊,只為了先人一步擁有。這一切,都是設計的誘惑使然。
  知名的建築藝術評論家薩德奇帶領我們尋訪設計的演變,剖析設計化身為工藝美學、行銷手法與流行時尚等不同面貌。當設計的目的不只是解決問題、服務大眾,而是跟時尚一樣快速地推陳出新,設計改往限量路線發展,企圖與奢侈品、甚至藝術品看齊,設計的價值和意義又該何去何從?
  薩德奇援引設計史上的經典個案,包括尼康相機、Lucky Strike菸盒、雪鐵龍汽車、轉盤式電話等,解說其設計精華,也印證不同時期的設計理念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全書搭配近八十張圖片,讓內容更為生動。現任倫敦博物館館長的薩德奇觀點犀利,學養豐富卻不失親切,足以讓設計愛好者與專業人士,對設計的原型、美學與文化意義,有更深的認識。
※文字摘自於博客來網路書店

與設計向前行

作者:田中一光
  本書內容廣獲日本當地設計師與國際設計師的讚揚與共鳴。此書集結了田中先生在日本各報章雜誌媒體等,曾經發表過最精華的文章。
  全書共分三大篇章,設計的發想、設計的方法、設計的原點。田中透過生活、工作上敏銳細緻的觀察與感覺,用帶點詼諧且優美感性的文字,在其文章裡隱約闡述田中的設計觀、設計思想以及設計的社會責任,尤其透過對日本文化的細心領悟與感受,將其傳統元素和精神灌注在他的平面設計作品中,其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和現代,對日本現代設計的影響、貢獻都非常地深遠。
  此次引進出版的台灣繁體中文版,特別邀請原研哉先生為本書寫序文,亦邀集台、港、陸三地平面設計師、設計教育者等寫推薦,以及特別收錄一篇知名華人設計師的三人對談錄。
  設計,不能是一個辛苦的行業。如果感到辛苦,就會漸漸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如果被逼迫,那就會鑽牛角尖。所以邊哼邊唱邊做設計是最好的,但在現實中會有忙著趕截稿,卻怎麼也做不出來的狀況,而這就是快要身陷苦惱境界的徵兆。
  這各時候,就要拿出果斷的勇氣來扭轉此僵局。這種如「火災現場的怪力」會變成另一種料想不到、讓人感到意外的情況。設計這個工作的有趣之處,就像在完成拼圖或飛機完美著陸時,人們對那種暢快的說服力,總會毫不遲疑地就給予掌聲這一點上。而在設計和題材間的關係上面,進退兩難的選擇和表現的關係總是被期待著!生活是如此地緊迫盯人,那我到底為什麼要從事平面藝術工作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總之,就是想要完成自己,或許就只是這樣而已……
  越觀察越會引發新的興趣,進而擁有比較的能力。因有正確的觀察,所以才能擁有正確的比較能力。對設計工作來說,「具有比較」無論如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是為了要改變看法的能源。
  在以往的日本,破損的碗會以金漆黏合,並且有種將它當成裝飾品而加以珍惜的「閒寂」美學。因為是對修理過的碗感到自豪,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哲學。所謂世上,只靠物質是無法成立的,或許就是指這種強烈的自豪與對立。
  汽車會破壞環境,飛機會加速削減各種不同文化的自立性,而電視則會讓含有人情味的溝通行為喪失。二十一世紀不能躲避這種反省與反作用。而設計也到了和「環境的再生」、「消費與用完即丟文明的界限」、「人情味的復甦」這三者分離即無法想像的時代。現在,在現代化都市的延長線上,已經看不見什麼是理想的樣貌。而這或許可說是在已荒廢的人類內心裡,某種怪誕的宗教正偷偷接近中。
※文字摘自於博客來網路書店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大專院校畢業年鑑封面設計之研究

「新一代設計展」是全球以學生為主最大型的設計展覽,至今已經28屆了。此展覽成為國內學生趨之若鶩的年度盛會。2009年度的新一代設計展,共計有52所大專院校、超過百個設計科系參與,「新一代設計展」除了提供我國設計新秀展現設計創意的平台外,更結合了「新一代設計競賽」與「新一代空間設計競賽」,能夠讓展覽有更多的交流與互動。除此之外,協助廠商及設計公司發掘優秀的設計新人,除了展現國內設計院校之創意成果外,更邀請國際設計名校展出,為本展打造出具有國際規模的知名設計新秀展覽。
大專院校畢業年鑑封面設計之研究
以下針對開辦設計系所年份次序排放:
1. 銘傳大學:55年成立
2. 東方技術學院:55年成立美術工藝科
3. 台中技術學院:68年成立五年制日間部
4. 中原大學:73年成立商業設計學系
5. 嶺東科技大學:78年成立商業設計系
6. 雲林科技大學:81年成立商業設計技術系、84年更名視覺傳達系
7. 朝陽科技大學:83年成立商業設計系
8. 大葉大學:83年成立
9. 崑山科技大學:84年成立
10. 台南科技大學:85年成立視覺傳達設計科
11. 環球技術學院:85年成立
12. 台灣科技大學:86年成立工商業設計系
13. 樹德科技大學:87年成立
雲林科技大學畢業年鑑主題:
2000年:輕鬆D生活
2001年:D維思構
2002年:我,說心語
2003年:雙色調(響應環保,不增加地球的負擔,我們連購物袋都不需要)
2004年:自然‧關懷‧未來
2005年:待查中
2006年:粹
2007年:Life‧變
2008年:待查中
2009年:EXHIBITORS(展示者)
2010年: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對話‧Dialogue‧福興穀倉變身藝廊

彰化縣福興穀倉
從歷史建築變身為藝廊,
此次主體
「福興文化創意國際雙年展─對話」
邀請了台灣、日本、韓國、
英國、瑞士、香港與印度等
國藝術家共同參與,
讓穀倉成為與
場域活化對話的一部分。
策展者林盤聳教授表示,
「對話」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
以藝術元素搭起溝通、理解橋樑,
提供創新想像的展現平台,
而這次展覽裡有傳統與現代、
文化與商業、自然與人文、
本土與國際、男性與女性、
青年與熟年等不同的相對組合作品,
進行「對話」。
並也邀請鹿港工藝家一同參與,
讓對話範圍擴大到在地與國際。
當天由踩高蹺陣頭的熱情與大鼓儀式進場揭開了盛大的序幕,
現場參與人員大家爭相和他們合照,帶動不少現場氣氛。
演講者程湘如所講授的「水墨漢字」,讓我最為印象深刻,
我還記得打從我開始和設計沾上邊的同時,
開始對這個人有一種〝崇拜〞可形容,
喜歡她的作品、喜歡她的獨特穿著風格、
喜歡她仗義言行能用俠女來稱號的女神,
可惜那天沒有和她拍到照片.....。
還有旅居法國的Ronaid老師,
他善用不透明水彩於每張作品裡,
也由於他穿梭於傳統與現代,
手工完稿和電腦的交替時代,
所以他還是保有他自己最真的一面,
很多東西文字標語還是用手去塗鴉。
畫作裡有各式各樣的想像空間,
延伸思考出讓人聯想的作品,
頗為有趣且比現技法特為獨特,
包含他自身所穿的衣服,也是自己所發想的圖像。
還有李明道Akibo,他著作知名很多藝人的唱片企劃,
講述他的過往人生歷練時,
不時帶點詼諧幽默的語氣帶動現場氣氛,
作品的想像空間裡,全由兩個小孩貫穿於期間,
他的作品有家人、朋友、有些來自關心的身邊事務。
獨特的作品裡背後隱藏很多故事,有愛情、有難過、有害怕,
還有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熱情與溫暖。
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福興穀倉這樣的領域,
第一次看到老虎窗的當下,特別的有感觸,
這代表了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的相互對話語意,
大師的作品陳列於穀倉的空間裡,
別有一番不刻意包裝下的氛圍,
這一切都是時間歷史所演練下的痕跡,
身為現在的我還為兩天的研討會心情有所悸動。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2009台灣設計博覽會觀後感

  2009台灣設計博覽會於10月2日正式於台中開跑,今年已經是第七個年頭,設計博覽會在台灣留下足跡,從台北華山藝文特區、宜蘭羅東運動公園、高雄衛武營到台南蕭龍文化園區,今年移師到台中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公賣局第五酒場,自1998年停產至今,目前是國內現存的五大酒廠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今年的設計以「回歸設計本質DESIGN ESSENCE」為主要概念,讓設計回歸至原點思考,停一停、想一想,透過設計,我們可以改變設計,讓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反省,透過設計傳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找回最初的感動。
  雲朵象徵設計師的想法及創意,有理性觀點與感性訴求,並傳達各個設計層面的意義,不論是對自我的反思、對地球的關懷、對資源的珍視還是對人的關懷與感動等,皆運用平衡的連桿串連,由設計師的手輕巧拎起,表現對設計任務的熱誠、關懷、思考與理性,巧妙的傳達出年度主題「本質」。園區裡共分八大類館,年度主題館、金點設計館、創意生活館、設計藝想館、國際設計館、台中國際建築美學館、台中環保藝術創意館、金工設計館。其中,對金點設計館頗為興趣,美可特設計的九重町菜單,以懷舊的、記憶中的九份與黑膠音樂為主題方向,設計融入黑膠唱片的概念,像是一份黑膠唱片的收集冊,封面則以木片材質烙印店名,展現濃濃懷舊風味。桔聚創意有限公司的作品集也是很有特色,以成堆的橘子代表企業不同需求,封面設計以磁鐵象徵設計整合的產品,透過特殊媒材包裝設計,營造出具競爭力的產品形象。還有一本國家文化總會所出版,知名自由落體公司陳俊良設計的「墨器」壟罩在矇矓柔和的光線中,加上陳仁毅所設計的牡丹花樣,以滿版局部光特效表現,交織成富有東方風情的畫面。書籍的裝幀,除了是一個好包裝以外,更能保護其產品本身,為產品明確的標識外,更能替產品加值,讓屬於產品的故事,能透過包裝傳達給消費者。
  數位化普及帶來了資訊傳遞快速的衝擊,加上讀者閱讀習慣逐漸改變,書籍的銷售量在近年來漸漸下滑。良好的內文可以讓讀者感興趣,但良好的裝幀設計與封面設計,更能夠引起讀者在第一時間的注意並產生共鳴進而翻閱書籍。設計師在設計書籍封面時,除了對書籍要有深度的認識之外,也要能夠掌握書本的功能和目的,亦必須深入了解讀者的偏好,才能設計出符合讀者喜好與書籍本身獨特性的封面,美學更是書籍裝幀的靈魂,閱讀是生命力的延伸,存在於我們分分秒秒生活之中。活動展場裡,所營造的氛圍都頗有每館的特色,包含整體的象徵性圖案,輕飄的白雲,回歸自然和諧與美感,包含戶外的互動性綻放公共景觀藝術,透過人與物產生動的畫面,轉吧!七彩小風車,紅橙黃綠、木造小風車,隨風轉呀轉,轉出設計本質的好未來。
  除了欣賞館內豐富的內容,還有戶外的新鮮創意超市,來自台灣各各角落的創意人,有琉璃、壓克力幾何圖形項鍊、插畫性小卡的周邊配套、具特色的茶杯組合,會讓人無限感動的玩藝,感受出創意人的魅力,體驗出設計師的熱情與神奇設計魔力,讓2009台灣設計博覽會與大家回歸本質,用心生活,親自體驗設計位大家帶來的百分百撼動。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論文方向:書籍裝幀設計之研究

關鍵字:
書籍 books
裝幀 book binding and layout
書籍包裝封面設計 packing books design
消費行為 consumption
開數規格 format specification
落版運用 building plate operation
包裝 package
印刷 printing
裝訂方式 binding manners
生活型態 life-styl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問題與限制 第五節 研究內容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書籍的概念與形態   
一、書的概念   
二、書的形態
第二節 中文書籍的演進
第三節 中文古書的設計語言   
一、外觀結構術語   
二、內文結構術語   
三、版面設計術語第四節 現代書籍設計規範(各部位名稱)
第三章 裝幀的定義與設計美學探討
第一節 裝幀的定義與演化
第二節 裝幀的形制分類
第三節 裝幀的造型表現
第四節 裝幀美學設計探討
第四章 傳統裝幀的方法與探討
第一節 傳統裝幀媒材的探討
第二節 傳統裝幀工法的探討
第三節 傳統裝幀風格與應用
第五章 近年裝幀美學的創作與詮釋
第一節 裝幀創作形式的企劃過程
第二節 裝幀紙材的探討(紙張)
第三節 裝幀特殊素材的探討(PVC塑膠材質、再生硬紙板、荷蘭布、絲布、描圖紙...)
第四節 裝幀開本形式的探討(圓型...)
第五節 裝幀印刷油墨的探討(四色印刷、特別色印刷、廣色域油墨、燙金、燙銀、感溫油墨....)
第六節 裝幀成冊的探討(精裝、平裝、膠裝、騎馬釘、穿線膠裝、線裝、線圈裝訂....)
第七節 裝幀後加工的探討(斬型、壓凸、壓凹、局部上光、雷射雕刻....)
第八節 裝幀風格與應用
第九節 裝幀流行特性之探討(個性化商品....)
第十節 裝幀作品的實體運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書籍裝幀的新觀點新做法之價值
第二節 對從事書籍設計者言
第三節 對從事圖書出版者言
第四節 對社會大眾讀者言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觀看〝盧貝松之搶救地球〞之心得報告

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上映日期:2009-06-05
類型:紀錄片
片長:1時57分
導演:約翰梅登(Yann Arthus)
發行公司:中環集團版權、威視電影發行
  壯闊的海洋、雄偉的高山、綠油油的森林、氣勢磅礡的瀑布,地球之美一覽無遺,透過鏡頭,法國攝影大師盧貝松(Yann Arthus-Bertrand)帶領世人一起探索地球的美麗與哀愁。他推出的不是商業電影,而是攸關世人存亡的環保紀錄片。 地球身陷空前危機,人類是罪魁禍首,濫墾濫挖,濫用天然資源,並大規模畜牧製造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地球病入膏肓。紀錄片「搶救地球」旁白:「區區50年的一個世代之內,地球遭逢徹底改變,遠比以往所有世代加起來還要大。」
  人類的破壞力非同小可,地球受傷有多重,難以一窺全貌,攝影團隊花了將近3年時間,走訪全球54國,從空中至高點,拍給世人看個清楚。從空中看地球,一切盡在不言中,非洲大陸的斑馬、雄獅有苦說不出,漫步在巴西鄉間的牛群垂頭喪氣,紐約大都會在鏡頭下,顯得既灰暗又擁擠。從非洲、美洲到亞洲,拍攝小組必須入境隨俗,克服重重困難,也親眼見證到極地流冰愈縮愈小,地球邁向毀滅的速度,遠遠超乎想像。沒有驚險特技,更沒有視覺特效,忠實呈現地球污染、受創的樣貌,對照原始的天然美景,形成強烈對比。電影工作者擔負起社會責任,為地球、為生態盡一己之力,時尚界也掏腰包,贊助拍攝,這部紀錄片不為盈利,因為再多的商業利益,也遠遠不及地球付出的代價。沒想到鳥瞰的廣角拍攝,可以讓擁擠的環境產生”山水畫、映象派、野獸派等”的畫面,而人文與生態的永續問題,在拉遠看時,所謂的”現代化”是將自已逼到生存的邊緣,還是進化中的過渡時期,然而,百年未變的”原始生活”,就長期來看,是否才是真正的幸福,但這幸福卻愈來愈渺茫,人類生性的貪與自大,不自覺地在影響觸目可及的一切。
  中文版郝龍斌市長的配音,雖然不專業,但很誠懇,尤其是首善之都的大家長帶頭響應,更能達到「揭竿起義」的效應。《盧貝松之搶救地球》推薦給所有使用地球資源、節制或需索無度的地球人。當我們佔盡地球的便宜時,是否該想想,該如何回饋這個從不求回報的她呢?自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二十萬年以來,這個星球歷經近四十億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太過高昂,但現在不是悲觀的時刻--人類還有十年能扭轉這股趨向、了解過去我們巧取豪奪地球豐饒資源的完整真相,並改變人類的消耗模式。
  國際攝影大師楊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為我們帶來他走訪超過五十個國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攝的獨特畫面,分享他的驚奇與憂心,他的作品,立下一個我們必將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 走遍超過60個國家,以客觀的角度闡述地球的誕生、演變以及地球現今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國際知名攝影大師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畫面帶觀眾認識美麗的地球,並藉此宣揚環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世人和地球有約,「搶救地球」紀錄片選在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於全球50多國同步上映,向全世界傳達一個明確訊息:「救救地球吧。」「世人有能力做改變,大家還在等什麼呢?」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之心得報告

  我一直覺得,在人性當中最吸引人注意就是對於生命的不放棄,儘管生活環境惡劣、物質生活缺乏,總是還有一絲絲期待明天會更好的期待。如果說電影本身就是拍攝生命的一段歷程,而攝影就是捕捉生命最有活力的一刻,透過孩童眼中的世界,所分割的畫面是充滿自在活躍動作十足的,感動人的東西是可以不用言語加以表述的。
 女攝影師澤娜布里斯基(Zana Briski)從紐約前往印度加爾各答,在紅燈區旁待了數年,在一個髒亂貧苦,堆滿都市罪惡的禁地,慢慢從日常生活當中的接觸,緩慢地取得當地人的信任,才開始拍攝他們的身影。紅燈區一群孩子們,新鮮好奇地跟著外國人澤娜,看她拍照,看她細心檢視底片,看她為她的萊卡相機裝上底片,閃光燈在咔嚓聲中錯落地閃耀著。她發現,相機對當地小朋友是稀有珍品,他們渴望也能拍照,澤娜也發現,小孩子的視野和她非常不同,除了文化和環境的差異外,兒童單純而真摯的眼光,不是成年人能擁有的。但是,這個龐大的紅燈區似乎與外界隔絕著,妓女、毒蟲、惡病、貧苦,充斥著髒亂與混亂,當媽媽和阿姨在床上為全家生計工作時,小孩子就到頂樓上玩耍,爸爸幫傭跑腿販毒,要不就在吸毒喝酒打女人,小孩有時也幫嫖客跑腿買煙酒賺小費,其他時間就蹲在角落冷眼看著這慾望橫流,地球上最像地獄的地區。就這麼一代傳一代,小孩子們的命運,大都會像他們的爸爸媽媽阿姨們一樣,吸毒娼妓低著頭隱忍著過一輩子,幾乎沒有逃脫的機會。那,何妨不讓他們開始拍照?當這個念頭從心中生起,她立即自國外收集十多台傻瓜相機,各種品牌都有,而且是最簡單的定焦相機,沒有可以伸縮的鏡頭,提供給孩子們拍照。除了定焦較不易壞這個理由外,定焦相機還有兩個優點:一是鏡頭品質和鏡片表現能力較變焦者佳,二是由攝影者移動腳步取景,比使用變焦鏡來構圖,更省卻在工具複雜程度與仰賴變焦能力等多種干擾與依賴的關係,從工具的簡便裡取得創作的自由度。
  每隔一段時間,澤娜為這幾位孩子上課,並發下兩捲底片讓他們拍照,兩週後交回讓澤娜帶去沖洗,底片洗好後,先一一討論並教導孩子如何拍照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在紅燈區裡炎熱沒有冷氣的小閣樓裡,澤娜住在這裡四年,也把這充當教室指導這群小朋友拍照。童稚臉上的笑容,因攝影而更燦爛,小孩子的笑容,是當世上一切都令人失望灰心時,唯一能讓人忘卻悲傷和痛苦的來源。是希望?是教育?是鼓舞?是撫育?她想要請人幫她紀錄下這群小孩子們的成長,於是她邀請專業攝影師羅斯考夫曼自紐約來協助拍攝紀錄片。原先並無意願前去這和紐約有天壤之別的地球另一面,羅斯考夫曼才看了澤娜拍攝的影帶的前十分鐘,就立即決定前去協助。澤娜面臨從沒受過教育的孩子們即將從娼或自甘墮落,一個個的消聲匿跡,為了能幫助他們,她開始行動…。後記:一群小朋友在絕望的貧窮生活中,因緣和合,與攝影師相遇,被激發出的藝術天份,讓他們的作品正在巡迴全世界展出,也讓世界記者拍攝。
  其實《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並不如中文片名那般浪漫,但卻也毫不狗血煽情。在電影中,導演似乎體認到自己能力的侷限,利用「相機」(攝影),這個能永久伴隨著他們的技能教導這些孩童們從不同的視角去看世界。裡頭的主角之一塔塔(Tapasi)說:「第一次拿到相機的時候,感覺真棒。以前我們絕不可能碰相機…我們看別人拍照,希望自己也有相機。」相機成了與外界溝通的窗,領著觀眾進入加爾各達,進入孩子的世界裡…。紀錄片工作者往往被要求的高標準拍攝倫理,或是外界的質疑與批評,但影片中像是全毫不在乎。導演積極的涉入,包括了教導他們攝影,帶他們去海邊遊玩,安排這些孩子們接受教育,甚至幫他們舉辦攝影展,吸引了國際間的注意。也募得了不少款項,並相對的回饋到這些孩子身上。後來更設置了一個孩童攝影基金會,籌畫了一連串的有後續性的教育計畫。在印度紅燈區成長的小孩,面對貧窮、苦難和絕望的環境,是否有機會掙脫與他們母親相同的宿命?在加爾各答風化區的生活的孩子們,在導演的帶領下,逐步接觸平面攝影的學習經過。小小孩童快門下的世界,單純直接而富有生命力,他們的作品也引起外界注意,頻頻受邀舉辦展覽。沒有窺奇刺探,沒有故做悲情,導演花了數年時間持續觀察,以直指人心的震撼力度,席捲了國際數十個影展最佳紀錄片獎項。
  至於印度的種姓制度與階級問題、教育體制與民生環境,種種龐大到嚇死人的結構性問題也不是幾個紀錄片工作者或一部紀錄片就能解決的了。導演的涉入,其實早已超越展示,成為一種可貴的具體實踐典範了。而更難得的是,此片居然不歌功頌德,也不用既有西方傳統價值觀強壓在加爾各達的紅燈區中,反而是單純、質樸的讓人感動、佩服。片末的這個鏡頭,我想正是暗示著,「我們會一直走下去,而且是手牽著手。」這一點,正是《小小攝影師》影片中,那份最珍貴、最令人信服的拍攝初衷與信念,教人怎麼能不替這兩位可愛可敬的紀錄片工作者企圖撼動世界所作的努力鼓掌叫好!
  看著他們拍的照片,我不禁想說:真的拍得太棒了,那裡面有好多的感情和故事,就像澤娜所說的:「你沒辨法想像一張照片能夠表達那麼的多,那麼的豐富」。能感動人的藝術,並不需要說太多話來形容。澤娜是西方人,她用西方國家的角度來看世界,其實並不公平,但她為了要了解當地妓女的生活而和妓女同住,這是我十分佩服的,因為印度治安並不好,街上隨時都有命案,妓女們關係混亂、愛滋病的傳染、毒品的猖獗…等等,這些犯案事件層出不窮,光是經過就有可能遇害,娼寮中的人大都很害怕拍照,因為他們很多都是從事不法勾當,所以害怕被拍。但是澤娜選擇住在那裡,而且一住就住了四年。她在加爾各答的這段期間,目睹了妓女們生活的辛酸,她們必須一天到晚站在牆邊拉客,有時候一等就是好幾小時,沒有自由,也不被人尊重,影片中常會出現 ”婊子養” ”爛貨” 的字眼,顯示了這些妓女從事性工作卻遭人辱罵的情況,她們很無奈,但也沒辦法改變,這其實是很令人同情的。澤娜在觀察妓女的同時,也和娼寮中的小孩子成為好朋友,她發現這些孩子其實是聰明的,也很願意學習,所以她開始教導他們攝影,我覺得澤娜這項舉動是好的,因為澤娜是西方人,可能會有西方人的優勢心理,從她的角度來看紅燈區是不客觀的,但是如果從這些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他們成長的紅燈區,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會比較接近真實。
  相機,是小朋友和外面世界的橋樑,為他們打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可能,也為外面的世界打開一個孔去看到他們的生活。澤娜讓攝影的計畫不單只是攝影,她還延伸成為他們尋找教育的機會,果然這些孩子拍出了令人感動的照片,證明他們其實經過學習,是可以有一番成就。孩子們和澤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想要幫助他們脫離紅燈區,而開始找寄宿學校、申請健康檢查、和學校交涉,她發現紅燈區的小孩想要上學其實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印度有種姓制度,低階層的平民想要上學幾乎不可能,加上孩子們出生於娼寮,可能會是愛滋的帶原者,因此要申請的文件多如鴻毛,還有錢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加上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複雜,要說服孩子們的父母又是另一項難題,因此澤娜成立基金會,讓世界知道孩子們的情況,並販賣照片賺取費用,還邀請名導演羅斯考夫曼來參與拍紀錄片,試圖想要幫助孩子。這顯示了低階貧民的生活難處,這在台灣其實也是有類似的情況,常有貧戶的小孩因為沒有錢繳學費而無法上學,但加爾各答的情況比起台灣似乎嚴重許多倍。我還記得導演問了一個孩子的母親 ”妳對孩子要去上寄宿學校感到開心嗎?”母親答說 ”你開心我就開心”,顯示了孩子的父母其實並不了解教育的重要,或者不關心。
  紀錄片是紀實最完整當地民俗風情的代表作,鏡頭下的光影投射都是貼切當時的環境,顯然和一般電影是完全不同,論角度、光線、自然流露的表情…。很佩服寶貝這個女孩,對於喜愛相機的勇猛而尋求自己想要的題材,在街道上不避諱的奔跑,被發現時就趕緊說沒有底片,很顯然想為自己的努力做辯解。還有一位小孩坐上飛機的喜悅表情,問空服員這窗戶能開嗎?在展覽的會場上,自信的介紹自己的家鄉,不會因為身處於與世隔絕懷境而自卑,卻很自傲的告訴西方小孩他們拍攝照片的心情與悸動。這部紀錄片的重心並不在紀錄這些孩子與社會問題,而是一個介入者,試圖將他們從中拉出的努力,鏡頭下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被拯救,逐漸脫離紅燈區,但是鏡頭外呢?還有多少孩子仍舊被困在紅燈區?紀錄片拍到的只是那一小部分,能脫離的也只有那一小部分,那其他的呢?真正能挽救這種情況大概只有印度政府了,紀錄片只是一個媒介,讓世界知道在印度紅燈區小孩的生活情況,但真正要改變的不是孩子,也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印度的政府,希望這部紀錄片可以為孩子們帶來幫助。
  「人不是工具,人是目的。」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並不是傻子,而是令人敬佩的夢想家。否則,這個世界怎麼會有奇蹟與希望的存在呢。希望我們在看這部片之際,遠方印度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小孩,還能繼續為自己的夢想、未來努力下去。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今天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嗎?

10月2日星期五天空特別的湛藍,
湛藍得透不過後面是否還有白雲的輕飄,
祈禱這不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祈禱星期六夜晚狂風暴雨,
祈禱星期六發佈台中縣市停止上班上課,
祈禱這次台灣躲過風災,
祈禱自己停止這些沒有營養的思緒.....。
我滿腦子論文題目,
翻箱倒櫃就是想找點什麼點子,
期待轉角能遇見什麼伯樂點醒我,
被紙張重割了那一剎那,
突然眼冒金星的頓悟,上班弄什私事......。
好久沒有利用上班時間去外面放風放風,
託了大老闆的福,去他住宅社區拍拍他要的照片,
烈日高陽,紫外線指數應該處危險地帶,
你有見過拍照是撐傘、帶全罩式口罩、墨鏡嗎.....
以上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臻的作品集

永遠忘不了在研究所面試的當天,
在進門口卻摔了〝半〞個跤,
所幸當天有補充蠻牛支撐了我的腰力,
順勢撐起我還算25SIZE的腰,
否則我極可能面試完當場丟掉腳上所踩的NINE WEST高跟鞋,
其實,我的餘光已經發現三個評審老師早就暗地偷笑,
還要止住想發笑的表情......,
〝我今天實在很緊張,所以差點摔了跤,
不好意思......〞這就是我面試第一句對口試教授所講的話,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