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過去、現在、未來為主軸

  最近和我們老闆陳政雄先生討論我的論文方向,他是印刷公會的理事長,也是目前於台藝大授導印刷相關課程的副教授,他聽了我的論文方向是以出版品為主軸,他給我的建議是縮短為北部2家、中部2家、南部1家為研究,他認為光研究一個封面設計會是虛的感覺,不如縮短學校間數,把一本書裡外的設計研究的透撤,這樣才有實體的感覺。套用印刷的演進,從過去、現在、未來做為主軸,加上趙老師給我的建議現在電子業很夯,這一塊把他放於未來的主軸上。目前印刷 出版品是確定想要發展論文的方向,至於輔助的理論等東西還在思索中。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伊莎貝爾廣告~引用雅各遜模式

看假球吃牛肉,台灣人生夫復何求?

儷苑衛浴型錄設計

● 案件名稱:儷苑衛浴型錄 ● 尺寸規格:12K (260*250 mm) 60頁 ● 裝訂方式:平裝本(封面斬型處理)封面 ● 印刷:滿版金色印製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勤美誠品巧遇台灣工藝大師〝黃媽慶〞

  前幾天去勤美誠品找尋資料時,恰巧在地下樓看到木雕家黃媽慶,藝如其人,敦厚樸實的黃媽慶,其木雕特色在保持原木的樸實無華本質。題材大多是農村常見的瓜果、昆蟲之屬,流露其熱愛自然的本性,作品也都樸實無華,在平凡無奇中,更見一種寫意、優雅的情調。他的淳樸、敦厚個性很能讓人親近,恰巧因為工作職場和他有所接觸過,所以當天更顯熱絡起來,當場雕起臺灣水牛。
● 鹿港的九降風,讓人想起『十月風沙飛不入,九天霜雪動難侵‧』的詩句,這是描寫九曲巷內冬季靜暖如春的景象,有時用來形容鹿港人生活的韌性,也頗為貼切。鹿港北投地區木雕名家黃媽慶,卻因樸實木訥的人格特質,加上身體瘦弱,在其身上實在難以找尋那股世俗的生活韌性,只令人感受到一個木雕匠師對藝術的執著,及其雕坊的清寂歲月。經過多年的心路歷程,終於漸漸在藝壇展露出獨具的風格。
● 鹿港的木雕傳承自大陸泉州派,以細膩風格見長,在花鳥蟲魚及典故人物的刻劃上,栩栩如生;與苗栗三義木雕的豪放與粗獷,相互輝映,各具擅場,是台灣兩個木雕重鎮,皆是名家輩出。 近代鹿港木雕界,以榮獲教育部重要民族藝師的李松林為宗師。中生代則以薪傳獎的施鎮洋、施至輝、吳清波,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李松林衣缽傳人李秉圭,及文建會民族工藝獎得主黃煥文、黃國書、黃媽慶為代表,都是功力十足,經常獲得大獎。
● 1952年出生的黃媽慶,生長在鹿港北頭的漁村,十四歲國小畢業後,以體力無法負荷討海的艱苦,乃拜王錦宣為師,開始學習刻花、神像、神轎雕刻;由於不斷的鑽研,奠下深厚的木雕功力。學成後黃媽慶以精湛的技藝,在同業中揚名,這在重視名門的鹿港木雕界相當難得。 但為生計問題,黃媽慶早期從事木雕代工,接些觀音中堂、公媽龕等商業作品。後因對藝術創作的熱愛,對於商業性的工作,感到乏味不已,乃毅然轉向圓雕、鏤雕等藝術路線發展,希望用一生的創作,詮釋他執著的木雕憧憬。
● 1992年起,黃媽慶屢在全省美展、木雕創作比賽中名列前矛,作品受到公私立美術館典藏。1996年獲得第五屆民俗工藝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一名;1997年又奪得第六屆裕隆文藝木雕金質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二名,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 國畫名家林偉鎮形容黃媽慶的作品,其刀法細膩地把握物象的質感,觀賞者可從其所雕的蝸牛作品仔細欣賞,蝸牛黏滑柔軟的肌膚,能以木頭粗硬的紋理表現的如此逼真,讓人嘆為觀止,而在物象的動態掌握、景物的佈局、剪裁也有深厚的功力。

李小鏡|Daniel Lee

  上次大伙同學一起和鄭老師討論論文方向時,期間老師提及李小鏡這位藝術創作者,也因為工作關係常接觸到一些畫家,所以在編輯過程中稍稍有對他們有些了解,這個十二生肖創作題材源自於福興穀倉拍攝,作品融合舊穀倉下,作品拍攝出來更有一股不同情懷。

  以中國文化為出發點,李小鏡將自身的觀察融入作品,表現出當代現象的定與不定中雙重現象的揉合,透過中國十二生肖的寓意,呈現出對當代現象的觀察及個性。東方人以動物來為每一年定名,而這些動物也代表了此年出生的人的個性。李小鏡透過中國十二生肖的寓意,以半人半獸的形象呈現人類與物種之間的平等性,並從演化過程的回歸,重新思考人類在科技不斷更新,可不斷複製的時代裡的自身定位與價值肯定。

  Taking Chinese culture as a starting point, Daniel Lee incorporates his personal observations in his works, and conveys the fusion of fixed and indefinite contemporary phenomena. Lee uses the implied messages of Chinese zodiac animals to express his observations of contemporary phenomena and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animals. Asians use animals to signify each year in a cycle, and people who are born in a certain year are thought to assume the personality of that animal. Lee employs half-human, half-beast images to express the equality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rethink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ur self-positioning and values in this age of consta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unbounded replication.

※設計者:傅冠臻

※作品出自彰化文化局福興雙年展專輯所有

論文方向所收集到的資料~~放於GOOGLE網路相片上

目前的論文方向是以印刷出版書籍為主軸,
鎖定大專院校年鑑的封面設計為研究方向,
加註的理論性東西,目前還在思索中。
以下是目前尋找到比較完整的資料〝2009年十所學校年鑑〞〝雲林科技大學近十年年鑑〞

1000 Graphic Elements: Special Details For Distinctive Designs

作者:Wilson, Harvey 出版社:Quayside Pub Group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4日 語言:英文 ISBN:159253077X 裝訂:平裝規格:平裝 / 320頁 / 1.9*22.9*22.2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美國 這本書有很多特別的印刷和裝幀的方式,設計風格頗為有質感,可供同學參考。 ※ 出處為博客來書店

參加金蝶獎封面設計比賽

◎ 陶藝,是一種工藝門類,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陶藝作品,不只是作為器物使用,更兼備高雅精緻的獨特性。你注意到了嗎?土石泥團經過不斷的粹練、塑形,又經過火焰深深的鍛鍊,進而產生令人難以抵抗的美感。而綜觀當代陶藝發展史,可以見到創作者的心境,與社會的變遷,這些陶藝作品所建構的意象與歷史意義,已在台灣慢慢發酵,而形成文化符號。因此,「陶藝」此一文化產物,在台灣現代藝術史中,絕對有不可取代之處。

基於此,封面的主圖以陶藝作品表現藝術家的創作能量,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在鴿灰的背景襯托下,書名縱橫向的十字安排,讓此種編排形式不僅具有水平的安定性,更有垂直的嚴肅性,相當契合陶藝作品的硬直與磅礡氣勢,更可感受到這些優秀的陶藝家栽進土堆,燃燒心中光與熱的那份執著與堅持。

◎ 為了突顯陶藝作品的形色完美,作品上也有不一樣的色感變化;書名更有白灰黑三種顏色的交替安排,在搭配作品陰影與光澤的對照下,完全襯托出陶藝作品的優質美感與成熟精采。除此之外,封底亦安排另一陶藝作品,增加對稱感與閱讀性外,讓整體的封面調性一致,構成一幅張力十足,令人驚嘆的畫面。其宏觀創意,藉由陶藝創作,與土地、社會、歷史對話的痕跡,也隨著爐火純青的藝術慢慢地展現出來,顯露無遺。

◎ 綜觀上述,值得一提的還包括封面上的書名字形。除了顏色的變化外,特別選用筆劃一致的粗黑體,可以適切區隔,給人簡潔、有力的感覺,跟訴求的主題相當契合。再者,整體封面將作品與創作者大名特別上光處理,視覺美感統合封面調性,傳統古典中注入新意;除了強調視覺面的表現,還隱含一股神秘多變卻又鏗鏘有力的滲透力,更是整體設計上的一大巧思。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年鑑封面設計之後現代文化消費現象研究

  利用一天非假日的時間前往台北〝台灣設計研究中心〞,尋找論文有關的資料,我想找尋方向館裡資訊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完整,不過還是努力的收集各系所年鑑的差異度。      前幾天和謝寶泰老師做了討論,他希望能加註一些理論性的東西做為主軸,我想了有關閱聽者觀點、消費者行為學、品牌、傳播理論、後現代主義、包裝設計與策略等,目前理論性的東西我還在思索當中....。 以下利用後現代主義理論輔佐15年來年鑑的進步與銳變: 簡言之,後現代主義一詞,意指現代主義以後的各種藝術風格,因此具有向現代主意挑戰、或者否認現代主義的內涵。於是興起的時間也眾說紛紜,大致上有以下四種說法:一為後現代主義形成於1960年代,是伴隨現象學、分析哲學、存在主義、結構主義的衰落,以新解釋學、解構主義哲學的面貌形成的,二是因為後工業時期造成的社會思潮的變化而形成,三為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是一股反現代主義思潮,四則認為是反資本主義社會而形成。 文化消費不只是一種對文化的消費,也代表了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實踐,人在文化消費中,會去創造新的文化,也就是說文化消費不只是文化工業的產物,也是消費者對於文化挪用與重新詮釋的結果。最後,也會利用近年來的環保議題,印刷越精美、花俏越不環保,做為結論或建議的部分。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兩眼發直、頭腦不再運轉

  自從上了研究所的日子,漸漸的發現逛街不知道要從哪一櫃著手,也發現這越來越 不像我的日子,滿腦子我的論文方向,這樣好嗎?這樣誰能罩我?設計人的日子就 像姚老師所說的用滑鼠賺錢真的會死人,我完全體會的出來,尤其常常要變成超級 英雄的工作─蜘蛛人,客戶常常給我很多不可能的任務,一個團照誰沒有拍進去, 要我幫他移花接木這還不打緊,要來個坐著變站著,站著變坐著,他以為我旅居法 國很久,我爸是Ronaid老師嗎?    客戶也會竭盡所能的修改,藉此鍛鍊我的耐心,直到我變成兩眼發直、頭腦不再運 轉的活殭屍,他才肯放我過的努力....。隨時隨地提醒我奮發圖強,擔心我一不小 心就因兒女私情,而忘了該有犧牲的崇高美德,進而對他所交代的神聖工作有所鬆 懈。
  這天我帶個筆電去洗頭邊做作業,雖然爆肝的狂做作業到清晨三時多,但我還是要很努力完成我當初來讀研究所的理想。人生處處充滿驚喜,那天居然在髮盧遇到跆拳道國手蘇麗文,我記得他在奧運會場的表現,永不放棄、為國爭光,那種精神永駐人心,跟她小聊片刻裡,發現他完全沒有架子,嘿嘿!這是意外的收穫,人生處處充滿驚喜,儘管轉角遇見屎,我想那都是奠定我以後更多的人生經驗,我應該讓自己人生更臻於完美...,研生的日子要繼續努力、堅持下去...。以上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校外參訪(二)

上週的設計實務課程, 請到一般生的智慧財學姊來幫我們上了一堂課, 得到很多無形的收穫, 只能說滿滿滿來形容, 漸漸發現研究生的日子, 必須要不斷吸取新知識, 不管是專業領域, 或者平常摸不著邊的書籍, 包羅萬象、上山下海的新訊,必須廣泛去吸取, 接下來的日子, 好像不能在繼續停留於畫面很好看的界定裡, 關掉以前愛看的垃圾視窗, 吸收新知識解驅勢, 多讀、多聽、多看、多學習, 透過吸收知識來創新新思維, 存滿靈感存摺, 能量來自於長期的累積管理自我想法, 紀錄思緒的過程並加以分析與記錄, 接下來的研生生活, 一定要自我平衡於工作與學業間, 學伴大家一起加油,以上.... 學姊介紹的書籍: 書名:鄭源錦 台灣設計創新的舵手 出版:經濟部商業司出版

校外參訪(一)

參訪王煉登教授的私家藏畫地,
讓大伙學伴的心情都特別的期待,
入門映入眼簾的第一剎那,
大伙都一口的哇!哇!挖!
大伙都被吊在四處的幾何燈飾所吸引,
仔細研究燈飾後發現,
原來很多都是利用幾何圖形所建構出來的,
最常用的屬六角形圖形,
中間區段的形狀大小較為相近,
上下兩端就越顯小些,
加上普藝兩字為發想的LOGO,
很有設計人的想法與氛圍,
房間裡四處都是教授的畫作,
包羅世界性的時鐘、油畫創作、琉璃、陶藝....
領域跨逐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廣告設計、商品設計,
王教授謙虛的說:「生活體驗了60年後,覺得自己的作品才更臻完善」。
生活處處是設計,如何讓設計更貼近於生活,讓設計不致於氾濫,
這是身為設計人所必須努力的,
經歷手繪時代與跨逐電腦進步的跨領域,
不過是一種工具的轉換而已,真正不能取代的是自己的想法、創意...,
希望自己有天能把自己堆積已久的油畫工具,
拾起作畫的念頭,我還有邁向更臻完善的四十年,加油!以上.....